通常講的再生資源,這個工作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了。1954年4月28日,經鄧小平同志批準,在中央人民政府,政務院,財經委員會成立了廢舊物資回收局,從此我國的廢舊物資這個行業正式宣告誕生。目前我國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,我們統計一下大約有八萬家左右。回收加工的工廠有六千余家。回收的網點約有20萬個。從業人員達到近千萬人。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從事個體和是民營的回收,承擔了整個再生資源市場的80%的回收量。首先我把整個這個行業的概況做一個簡短的介紹。
十一五期間主要回收的廢舊物資的總量為為四億噸。年平均回收量在八千萬噸左右。年均的增長率在12%以上。主要的廢舊物資回收總值超過了6500億員,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0%。在這其中,廢鋼鐵廢有色金屬有較大的進口量。上述主要的廢料約為1.3億噸,年均的進口量為2450萬噸。年均的增幅超過了20%以上。其中進口的廢鋼鐵4530萬噸,年均增長超過了5%,后三年超過了15%。肥有色金屬年均增長率18%,廢塑料年增長率超過了20%。增長的速度很快,特別是十一五期間。特別是2003年到2005年,特別是今年以后增長速度非常快。
第二個是國內回收與利用的情況。回收方面,中國的國內回收系統表現為是多部門的一個縱向的管理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,當時主要以國營的物資系統,商業集體所有制收購系統組成的兩大系統。還有一部分是自發的一些工業企業自己組織了回收性的輔助性單位。但是不不占主流。可以說回收的網絡遍布全國各地。當時回收行業作為特種行業進行管理的。需要有特殊行業的許可證,需要具有一定資質的要求。八十年代后期,原有的回收系統,由于所依托的上級主管部職能的轉換,部分回收企業逐步結體。加上市場的開放,大批的私營企業的涌入,運作成本相對勃起,比較低廉,效率也更高,這些企業開始出現。多部門的縱向垂直管理體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。對廣泛開展廢舊物資回收系統,節約資源保護環境,防治污染起到了積極和推動的作用。但是對回收物資的利用,作為一個體制、行業來講,多部門林立,各自獨立,既不能形成整體的規模優勢,也形不成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全面保護。這是舊體制下的特征之一。
特征之二是城市地區的回收工作所涉及的市政、環保、衛生、城管等眾多行政單位的直接或間接的管理,包括審批、監督、檢查及回收全過程或分段式的管理,有許多行政單位建立了歸口管理公司,如環衛的單位,市政的城管單位,都在各自分工的管轄中開展回收物資的回收,進行回收物資的經營。上述這種情況既存在管理職能上的交*與扯皮,不利于回收利用,節約挖潛的有效運行。
還有一種模式是多層次進行廢舊物資的經營。經審批和報廢的機器設備,基本上按三種方式進行處理。一是由國家和省市安全處理,定點單位分類回收。第二種由自己的獨立網點進行回收利用,還有行業期間企業之間交相關企業回收利用。多層次多形式的市場承包形式,包括集體、個體、民營的合資的經營機制,由于廢舊物資行業市場非常的薄弱,相關法規標準制定的落后,出現了交易管理混亂,人員素質偏低,相關污染嚴重等問題。十一五期間國家提出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,建立節約型社會,社會友好型社會,全國各地全部行動起來,把節約資源循環利用起來,緩解新興產業,已經建立一批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示范園區,起到帶動的作用。目前國家有關部委已經著手建立科學的回收體系工作。在原有的落后市場弊端之后,將迎來科學的利用回收資源的時期。
中國的回收資源利用在近幾年才也明顯的進步,由于起步晚,起點低,在過去二十年的時間中基本都是低水平的。另外污染環境的事件多次被媒體反復的暴光,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很大。經營環境惡劣,很多企業對進一步發展,資金投入的積極性很低,也抑制了企業的成長。由于再生資源回收方面享有一定的條件,而利用條件并不等于同等的環境,行業形象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。這在有活力的私營企業中反映行列。由于對資源的二次回收存在浪費,比如個體成立的回收點就存在以下情況,以手工勞動以桌坊式加工為主,以露天作業開放式管理為主,勞動強度大,缺乏基本的安全衛生條件。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和人的身體健康為代價,排放有害廢水、廢氣,廢酸為代價。進行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的產品加工,市場交易混亂,產生了不良的影響。以城市郊區或者城鄉交界處為基礎,建立回收拆解加工點,給城市的環保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。近年來由于加大的整治力度,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普遍提高,國家倡導環境建設鼓勵于是再生資源產業,業內的部分企業初步完成的原始積累。一批管理好,設備先進的企業開始規模化經營,在一些地區形成了專業園區。再生資源行業開始顯露勃勃生機。比如上海的興革鋁業,江蘇的順達鋁業等等,不僅規模大,而且環保設施先進,市場采購和銷售穩定,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。在再生資源加工園區的建設方面,天津子涯環保企業等在節約、節能降耗、提高保護等方面都做出了表率。
第三是廢料的國際采購有一種比較通行的說法。全國的廢料采購有三分之一在中國。每天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在收集廢料進行貿易加工和處理的中國人。反映出中國本身的大規模的回收期到來前,中國對資源的需求。中國的采購區域主要集中在北美、歐洲和亞洲地區。采購的品種除了一些規定的不能進口的品種中,主要集中在廢鋼,廢塑料、廢紙。近三年進口塑料的幅度較大,超過了20%。
浦東新區川周公路420號 寶山區鐵山路620號 奉賢區大葉公路2600號
虹口區北京西路160號 普陀區金沙江路3100號 徐匯區田林路620號 閘北區虬江路210號